
刊载于《湖南日报》2024年10月24日03版
湖南日报10月23日讯(全媒体记者 刘韵霞 通讯员 胡迎)近日,株洲太空星际卫星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郭振杰,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对卫星进行周密测试,为“株洲星座”首批卫星下月发射做准备。
“株洲星座”首批SAR卫星之一
“此次出厂的首发星由4颗SAR卫星组成,分别以‘天元’‘芦淞’‘醴陵’‘田心’命名。”郭振杰介绍,这组卫星可执行高分辨率成像、形变监测等任务,即通过“北斗+遥感”,给地球“拍照片”。
“株洲星座”是由16颗小型SAR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系统,预计明年3月全部发射完毕。届时,太空星际的SAR卫星在轨数量将达到国内第一、世界前三,成为全国最大的雷达遥感卫星服务提供商。
“株洲星座”的组成及进度
“16颗卫星全部升空后,能大幅缩短卫星对同一地点相邻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,可在2.5小时内重访国内任一地点,加强全球范围内成像监测、形变测量的效能。”太空星际技术总监汤大权介绍。
有了快速重访能力,“株洲星座”便能开展重点目标高频监测、特殊用户应急调用等观测任务,支持和服务国土资源、农林水利、基础地理信息获取等应用需求。农业部门能更及时地掌握庄稼收成、作物受灾情况,应急部门可实现防灾减灾快速响应。
除了拍照,“株洲星座”还有成像分析等功能。
SAR卫星返回的株洲北斗产业园灰度图像
一张从SAR卫星返回的株洲北斗产业园灰度图像上,北斗大厦比周边建筑更亮、更白。“因为北斗大厦的外壳是金属材质,可以通过遥感成像分析出来。”汤大权说,SAR卫星可不受天气、光照的影响,实现全天时、全天候成像,透过地表或植被探测到被遮蔽的地物信息,从丰富的雷达信息中反演地物类型或地形地表。
“这一功能可为株洲的轨道交通产业‘保驾护航’。”汤大权介绍,高铁既有线路的安全运营十分重要,尤其在多山区域,及时监测到地质形变能避免许多安全事故。
今年,太空星际申报的《北斗多源融合时空增强系统关键技术》入选省科技厅“2024年度十大技术攻关项目”,将利用“北斗+遥感”对城市建筑、轨道交通等进行大范围的形变监测。
责编:龙潮辉
来源:湖南日报
CMTE资讯 | 2025中国新媒体技术展参观报名启动,预约你的观展密钥!
19:38开票,郴州VS娄底,错过要等一个月!
“趵突泉靠水泵才能喷涌”系谣言——今日辟谣(2025年10月21日)
玩技术的,学技术的,都看过来!
“9至11层污染物密度最高”系误区——今日辟谣(2025年10月20日)
编造“新娘向摄影师发涉黄信息”谣言者被行拘——今日辟谣(2025年10月17日)
好评中国丨全链条“手拉手” 共护粮丰民安
好评中国 | 以文明建设绘就城市新貌
下载APP
分享到